南昌广播电视台凯发app官网-凯发app官网

文化中国行丨江西宜黄禾杠舞文旅“双出圈”总共分几步?

2024-8-12  来源: 江西新闻客户端

“哒哒哒,咯咯七咯七咯七……”整齐有力的节奏划破时空,带着民族特有的风情席卷而来,放眼望去,一群身着传统服装的表演者,正挥舞着镰刀和禾杠,整齐律动。在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文创街区,当地特色民间舞蹈禾杠舞正在上演。


共生 共情 璀璨文化被“唤醒”


宜黄禾杠舞,当地人称“打禾担”,是流传于宜黄县全境及周边乡镇的民间舞蹈。这种由群众自发形成的禾杠舞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宜黄县体育舞蹈协会主席同时也是宜黄县国家级非遗(宜黄禾杠舞)第四代传承人的李继跃介绍:“我们这边是山区,从前野兽比较多,上山砍柴时会用镰刀来敲打禾杠,以此来壮胆和驱赶野兽,慢慢地,禾杠舞就演变成了当地人民劳动之余的一种娱乐活动。”


▲宜黄禾杠舞群舞表演


以劳动工具为乐器,这是与其他舞蹈最大的不同之处:宜黄禾杠舞的主要器材是禾杠、镰刀。表演过程中,青年男女右手握柴刀,左肩扛禾杠,时而走“行进步”“进退步”,时而走“十字步”,表示进行在山间小路上。然后边做“击杠组合”,边唱词,按词意相互交流,自由表演。可女唱男击杠相伴,也可以男唱女击杠相伴。每唱完一段歌词,停止敲杠,男、女青年互相挥手高喊“哟――喂”,再接唱下一段词。队形可以成一行走“之”字形或斜排,也可以成面相对的两排或八字形,整个表演较自由随意,互动性高。


但毕竟是有着“600多岁”的古老文化,如何才能让禾杠舞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呢?


▲禾杠舞进社区表演


▲禾杠舞进军营表演


“禾杠舞原本体现的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,我们让禾杠舞进企业、进校园、进社区,如此一来,禾杠舞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。”宜黄县文广新旅局局长邓华介绍,为了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,当地文化馆每年会召开培训班和举行舞蹈比赛,禾杠舞舞蹈比赛有20多个队伍参加,一支队伍至少12人以上。“我们大的80多岁都在跳,幼儿园、小学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在学,因为要传承、发扬光大呀!”李继跃高兴地表示:“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愿意来学习禾杠舞,有公务员、医生、老师……他们也是打心底热爱这件事,身体力行地传承这个文化。”前不久,当地还进行了“千人唱一曲,万人跳一舞”的禾杠舞表演,让人流连忘返之余,更让这项古老的非遗焕发了新的活力。


传承 创新 传统文化舞“新篇”


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。如果说让非遗“觉醒”是第一步,那么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,把跨越时空、富有永恒魅力、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,是让禾杠舞“焕新”的第二步。


李继跃认为:“像年轻人,他对于这种非遗,可能没有办法持续保持高涨的兴趣。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表现形式,增加观赏性和普及性。”


▲禾杠舞的表演形式多样


2014年,禾杠舞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一极具特色的非遗。这,也是禾杠舞展现其无穷魅力的好机会!“禾杠舞最早是男女情歌对唱时的一种伴舞形式,后来逐级发展成了舞台版的六男六女对舞,有一定的故事情节。但是它的传播和普及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。”邓华表示,为了增进禾杠舞的普及率,宜黄文化馆还做了另一种尝试,“舞台版的禾杠舞以舞蹈为主,不是靠敲节奏,但也叫禾杠舞。因为比较难普及,后来广场舞风靡的时候,县文化馆就把舞蹈音乐进行改编,把广场舞和做操健身那种的杠操节奏改编了,把动作也改动了,就有了现在的普及版禾杠操,一般也叫禾杠舞。”


▲居民群众在广场上表演禾杠舞


没想到,古老的文化还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新潮。在中央民族大学读研究生的李谦也慕名而来进行调研,专门向李继跃请教了禾杠舞的起源和舞蹈技巧。“禾杠舞的包容性很强,自己创作、创编动作都可以。”虽然只学艺了半天,但对于李谦来说,足够感受禾杠舞的无穷魅力,“在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当下,留住记忆,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年轻人应当肩负的职责,只有在保护和重新唤醒这些记忆的基础上,才有可能真正懂得人类文化整体的内涵与意义。”


禾杠舞在保留传统演绎模式的基础上,新增了现代化的创新元素,以人们喜闻乐见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。如今,禾杠舞的传播十分广泛,它的“演绎足迹”甚至走出了江西,向全国发散开去。


非遗 旅游 文化景区双“出圈”


“这里风景秀丽,还能在景区观赏到非遗宜黄禾杠舞,真是大饱眼福,这趟没白来!”近日,一名游客在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宝积寺游玩后,如此感慨道。


“我听说这里有禾杠舞,今天专门和朋友赶来看的。”家住县城的郑女士表示,自己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这里。她说,“我不是第一次看这个舞了,之前还看到小学生表演过。”


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宜黄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重要资源的挖掘,助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。不仅立足文化资源优势,实施文化传承工程,提炼当地文化的核心要素,更加快文化与生态、旅游、康养、中医药等方面的融合。


▲景区内开展禾杠舞表演


“以往很多非遗是‘养在深闺人未识’,我们认为,非遗只有走出去,才能持续绽放光彩。”邓华表示,“禾杠舞融入景区丰富了景区的文化活动,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。如今年的春节期间,我们在卓望山森林公园开展的禾杠舞等非遗展演活动,吸引了游客及市民2.34万人,并创收了0.113亿元。”


近年来,宜黄县坚持文旅结合、以文促旅,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章,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,丰富文化旅游节目,把旅游、文化、美食结合起来,让游客参与其中、乐在其中,提升宜黄知名度、美誉度,释放消费潜力。一场场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演出精彩纷呈,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可以深入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。“今后禾杠舞也会不断与时俱进,创新发展,努力把禾杠舞发扬光大、传承下去。”每次在景区表演后,李继跃都会收获游客的赞美,还有不少人要争抢着与演员们合影,在他看来:“禾杠舞,真的走出去了,用现在的话就是‘出圈’了。”


▲演员做“击杠组合”,边唱词边表演


文化有力量,旅游有业态。从“觉醒”到舞出“新篇”,至文化与景区双双“出圈”,这看起来简易的“三步”,实际上浓缩了无数宜黄全县充分整合生态、文化、地质等旅游资源的“碎步”,这幅利用当地山水、人文绣出全域旅游的美丽画卷,可谓步步生莲,步步生辉。


当前宜黄县正全面摸清文化家底,高起点打造一批红色、绿色、古色文化景区景点,将积极做好宜黄戏、禾杠舞等非遗传承保护工作,深度塑造宜黄文化标识,唱响宜黄文化品牌。


网站地图